體視顯微鏡一般分為兩類,各有優缺點。以前的體視顯微鏡系統,也就是Greenough發明的光路,用兩個物鏡取兩路光路,分別進入兩個目鏡成像。Z近的即CMO,采用大物鏡,以一定角度分成兩路光路,進入兩個目鏡成像。兩臺立體顯微鏡都可以改變放大倍數,連續放大。
體視顯微鏡的放大倍數
體視顯微鏡放大率=物鏡×目鏡×中間放大率×輔助透鏡放大率。
中間部分有時設計成滑塊或轉盤物鏡轉換器,方便轉換物鏡倍率。這在以前的體視顯微鏡中很流行,現在很少了。體視顯微鏡配有中間變焦鏡頭組,可改變放大倍數。
早期的體視顯微鏡只能放大7x-30x,現在學生用的體視顯微鏡也能放大2x-70x,中等放大倍數的立體顯微鏡放大倍數可以達到250x-400x,更高端的研究級立體顯微鏡放大倍數可以超過500x。工作距離從20-140mm,加上特殊的附加鏡頭可以達到300mm以上。附加鏡頭可以連接到專門設計的物鏡端口,以改變放大倍率和工作距離。
現代的體視顯微鏡都配有寬視場、高眼點的目鏡,放大倍數為5x-30x。橡膠護目鏡通常安裝在目鏡上,以防止觀察者的眼鏡直接接觸目鏡。屈光度可調,瞳距55-75mm。視場由物鏡倍數和目鏡的視場光闌大小決定。即FN目鏡的視場光闌直徑在出廠時是固定的,所以視場與物鏡倍數有關。當物鏡光焦度增加時,視場變??;相反,當物鏡光焦度減小時,視場變大。比如使用10x目鏡和低倍物鏡(0.5x)時,視場約為65-80mm(視中間放大倍數而定),大于復合顯微鏡(使用相同目鏡和物鏡時,視場約為40mm)。但大視場對照明亮度要求較高,往往很難均勻照亮整個視場。
上一條: 使用阿貝折射儀的準備工作
下一條: 如何使用阿貝折射儀